跨界经纬出版特辑 | 李瑞晶:文化复兴浪潮下如何打造传统文化类图书?(上)
*图片、视频等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及时联系!我们一定妥善处理!
文化复兴浪潮下
如何打造传统文化类图书?
(上)
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呼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与之相匹配,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首要前提是人民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列为国家战略。①文化自信的塑造和培养,需要国民对本国和本民族文化中一直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有深刻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才能感知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的积累铸就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以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国际影响力,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传承和弘扬作出要求。
唐君毅
中国思想家唐君毅认为,“人类文化潮流之进展,常由返本以开新”。②中国的文化复兴,亦有望通过“返本”回归到传统文化这一内核来获取新机运,将其落实到出版领域,则是需要出版人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通过出版活动为其添砖加瓦。图书出版是最为核心的出版活动,长久以来,书籍一直作为人类社会知识分享传播,文化积累传承,文明流传延续的关键载体,因而在传统文化复兴弘扬的时代背景下,对内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对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皆需要图书出版继续发挥桥梁和中间媒介作用。③时代呼唤传统文化类图书的产出,如何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类图书是值得审思的问题,下文将展开探析。
01
内容策划:
民俗文化内容的普及出版
“内容为王”一直是文化生产奉行的首要准则,对于图书出版来说亦是如此,一本书能否收获青睐和引发反响,内容占据重要地位。鉴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弘扬之举面向全体国民,因此传统文化类图书面向的受众面较广,受众特点多样化、需求不一催生图书内容和种类多元化。就读者对象而言,针对学术研究者和服务大众读者的图书均有出版,少儿群体也是一大重要对象;就图书内容而言,国学经典、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均有涉及;就图书类型而言,文学典籍、日历书、通俗读本、绘本等多类型百花齐放。何种传统文化类图书受读者欢迎?下文选取我国知名图书销售电商平台当当网的2019年传统文化类图书畅销榜数据,选择其中位次排在前20名的图书,根据当当网提供的书籍详情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对这些图书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梳理,从而归纳总结出受大众青睐的传统文化类图书在主题内容和图书类别方面有何共性的特征,并进而提出我国传统文化类图书未来在内容方面的选取和策划方向。
从上表可知,就当当网2019年传统文化类图书畅销榜来看,TOP20的传统文化类图书细分主题内容和图书类型多元化,但究其共性可以发现,民俗文化内容(例如古代神话、饮食、风俗节气、传统节日等内容)的传统文化类图书较受欢迎,在榜图书有12本,如《观山海》、《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解茶经》等。其次,就图书类型来看,知识普及类图书(如通俗知识读本、国学经典启蒙类图书)和日历书备受青睐,在榜图书有18本,如《故宫日历》、《国博日历》等。从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少儿读物来看,国学启蒙经典类图书颇受欢迎,在榜的四本少儿读物(《论语(注音、注释、全译本)》《念楼学短(精装全2册)》《声律启蒙(中华蒙学经典)》《增广贤文(中华蒙学经典)》)皆为国学启蒙经典类图书。
《观山海》
由此可见,当下能够引发受众兴趣的传统文化类图书具备如下特性:和大众生活关联密切的内容,或是距今较为遥远的古代文明中较为神秘莫测的内容(如神话故事,由于这些内容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被完整揭示,大众缺少渠道去一睹其真面容,出于猎奇心理的驱使,大众获取相关知识的欲望被激发);提供知识普及功能;有专业的译者、编校者进行解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如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传统文化类日历书;提供节气知识和茶知识的中国节气文化和茶文化的知识读本)。
以当当网2019年传统文化类图书畅销榜top1的《观山海》这本书为例,该书以富于神话传说的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为蓝本,著名国风美学画师杉泽和负责文字注释的撰者梁超通力合作,打造出一本插画绘制精美、文字解说得当的有关《山海经》的通俗读本。《观山海》的两位作者参阅多方古籍,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鬼怪作大致了解,画师杉泽依靠多年绘画经验,并通过自身天马行空的奇妙构想,借助传统中国绘画中的石青、石绿、朱砂、黛褐、金等颜色进行描绘,对众多神怪纤毫毕现,赋予《山海经》中描述的奇珍异兽以活灵活现的形象。读者在这本书,跟随杉泽的奇思妙想,辅以古籍中的原始文字和相关解读,踏上一场穿越几千年的神话之旅,不再有以往阅读古籍时的艰涩感。该书图文互涉实现“话语叙述和视觉再现的珠联璧合”,④极大满足了大众对神秘绮丽的神话故事和志怪古籍的求知欲望。
这其实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弘扬以及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出版提供了方向: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弘扬及其在出版领域的举措需要依照国民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展开。艰涩高深的专业知识的接受面较窄,只局限于少部分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和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所接受;目前大众乐于接受的是传统文化以通俗易懂的知识普及形式加以呈现,且主题和内容是普罗大众无需拥有太高的门槛就可以吸收和接受的,或者是同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读者可以生活中加以实践运用的。因此目前亟待加强的是传统文化的普及出版,只有让大众以简明清晰的方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义,培养大众“传统文化与我相关”的认知,才会引发他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欲望,并促使他们形成共同的情感和信仰的总和,即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说的“集体意识”,⑤进而产生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就和大众生活关联紧密的民俗文化内容的传统文化类图书而言,目前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均还不足。通过在当当网进行搜寻,可以发现目前有关民俗文化内容的传统文化类图书主要集中在饮食、服饰、礼仪、节气等方面,有关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图书也有所见,但目前已进行开发的民俗文化内容同民俗文化整体所涉及的范围相比,仍是九牛一毛。
中国民俗文化学科的开拓者仲富兰教授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将民俗文化分为五大部类——民生、民事、民气、民艺、民智,并据此具体划分为二十个门类:民生:衣食住行、人生礼仪、风土民性、地方惯制;民事:家族会社、行业集团、社会交往、岁时节气;民气:俗信迷信、禁忌崇拜、时尚流行、民族精神;民艺:民间文艺、娱乐游艺、手工技艺、民众杂艺;民智:乡镇民风、山林智慧、江湖灵气、都市文明。⑥可见,中国民俗文化甚为广博,囊括颇多维度,我国出版社可以研判并择取当今时代大众可能会投入关注的维度进行选题策划。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促使大众愈发关注防疫抗疫知识和自身的健康问题,出版社可以就此出发,紧扣大众痛点需求,出版历朝历代防疫抗疫的科普知识读物,或是古人强健体魄的养生文化系列图书,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审核把关,如此策划出版的图书既紧贴当下热点满足大众需求,又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了传统文化知识,实现传统文化知识在当代的实际性价值。
02
装帧设计:
契合传统文化气韵的美学思考
装帧设计是书籍在策划出版时需要融入细致思考的一个环节,好的装帧设计往往能够同书籍的文本内容形成互动,互融互促为读者创造更为极致的阅读体验。知名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认为:“文本是书的核心,书籍设计的成果就是文本的美化与物化,所以无论是封面、空间、色彩、字体还是纸张,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与文本的配合。”⑦这就意味着在策划图书的出版时,需要对书籍整体的装帧设计作细致考量,以文本内容为中心,运用设计美学的相关知识,赋予书籍妥帖的美学元素和风格,促使装帧设计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从外在到内里加深读者的体验。
吕敬人
“接受美学”理论的首倡者、德国学者姚斯认为,受众因自身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趣味会形成对艺术对象的审美期待。⑧对于传统文化类图书而言,大众会预先在心中设定相应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期待,即传统文化类图书需要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气韵和风采,如清雅秀丽的色彩,古风特色浓郁的封面设计和内里插画等。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类图书的装帧设计时,需要事先对读者的审美期待进行推测并纳入设计构思,以确保最大程度上和读者的期待相吻合。
掀起传统文化国风美学的《故宫日历》将故宫博物院建筑的“朱墙黄瓦”色彩元素巧妙运用到封面设计上,朱红色布面的封面取材加以烫金文字标注“故宫日历”四字,为读者打通观感和触感的双重体验,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故宫气息扑面而来。此外,日历的封面和书脊采用1935年和1937年版《故宫日历》所用《史晨碑》汉隶集字,日期继续沿用1937年版《故宫日历》碑拓集字,字体均出自诸遂良、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名家真迹。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以及同每年的生肖属相相关联的故宫博物院藏品的精美图片,这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素材融入在日历书的整体结构中,交相辉映,使用者在每天的日历使用过程中都能够感知故宫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蔚然大气和古朴典雅之风,日历书超脱原本的“时间查询工具”内涵,转化成播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由作品数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的书籍设计师刘运来操刀设计,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笺谱日历》也在传统文化的国风美学设计上进行探索。《笺谱日历(2018)》曾荣膺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若说《故宫日历》展现的是传统国风的蔚然大气,《笺谱日历》则呈现的是传统国风秀丽隽雅的一面。在传统文化类图书的装帧设计方面,应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为基调,但不应只拘泥于单一视角,而应开拓思维,尝试进行不同传统国风的诠释和解读。
《笺谱日历(2018)》
从前,笺纸作为人们写信写诗、传情达意的载体存在,文人墨客更是会择选优秀文化商号的笺纸作品作为收藏,笺纸彰显了造纸、书画、印刻、印刷等诸多中国传统工艺的成就,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要部分。以中国传统笺纸文化为主题的《笺谱日历》将颇具文人情怀和文艺风味的笺纸和文人手札,同日历和手账本(也可作日记本和记事本)的形式融为一体,一本日历书扩展成为精致典雅、极具收藏价值的笺谱小传和方便记录生活、承载情感的日志。
《笺谱日历》内页
从《笺谱日历》的设计来看,其封面采用清爽的单一纯色,简约大气;内里从各大权威笺谱摘选的笺纸均为木板水印的信笺。木板水印是中国古老的印刷技艺,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出笔触墨韵,印刷出的作品细腻逼真,日历中选取的笺纸还原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气韵。笺纸上的山川风物,人物故实,或色彩斑斓缤纷,或意境古雅静穆,令读者不自觉地开始遐想先前文人墨客们悠闲雅致的生活状态。此外,在2019年的版本将笺纸上的画以及日历的日期都作了颜色的调整,将其变浅变淡,以更好的突显出笺纸素雅婉约的国风美,并保证每一张笺纸都可以直接在正反面书写,使用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变广,可以同先前的文人墨客一样,真正体会和沉浸在笺纸上作诗写词,抒发情怀的意趣。如此一来,《笺纸日历》可以吸引笺纸文化爱好者、日历书爱好者和“文具控”们,传统笺纸文化的受众范围因其设计巧思实现扩散增广,传统文化不也借此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吗?
《故宫日历》和《笺谱日历》为传统文化类图书的设计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范例,如何通过精细考究的设计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之精魄,让大众因国风美韵的设计而愿意去了解传统文化的更为深沉的内涵,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问题。
【*下期栏目将从“技术”和“渠道”两方面继续展开论述】
注释 | ①孙国东.文化提升国家质量 中国发展的使命[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第17页. ②唐君毅著.人文精神之重建 2[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82页. ③米淑惠著.图书出版与国家软实力[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第17页至19页. ④凌逾.对角叙事:图文互涉创意.[J].香港文学,2015(12),第372期. ⑤(法)埃米尔·涂尔干著;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第42页至43页. ⑥ 仲富兰著.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第176页至185页. ⑦新京报:《对话吕敬人 把一本书当一座建筑来做》,《<新京报>电子报》第B09版,新京报社20160409期. ⑧(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第29页. ⑨王亚民主编.故宫出版记[M].故宫出版社.2018.第144页. |
总编:凌逾
责编:李瑞晶
往期精彩
跨界经纬写作特辑 | 黄馨怡:微信公众平台在写作资源收集中的应用
跨界经纬文创特辑 | 李瑞晶:从“定位理论”看文创日历的创意
跨界经纬荐书 | 陆婵映:《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陈子善著)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经纬】 第1853期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